以下是針對走航擴展模塊的養護細節綜合描述,結合其移動作業特性及復雜工況需求,從多維度提出系統性維護方案:
一、基礎清潔與防護
外殼及散熱口清理
每日作業后需用軟毛刷清除設備表面灰塵,重點清理散熱孔隙,防止積塵堵塞影響散熱效率。若遇泥漿或腐蝕性物質附著,可用中性清潔劑擦拭,禁用強酸堿溶劑。
對于涉水環境作業后的模塊,需拆卸可拆洗部件(如濾網),晾干后再重新裝配,避免殘留水分引發電路短路。
接口與接插件防護
所有數據線、電源接口需涂抹硅基潤滑脂防潮,并加裝防塵帽。頻繁插拔的航空插頭建議每月檢查針腳氧化情況,輕微氧化可用異丙醇棉簽輕拭。
電纜線纜彎曲半徑應≥8倍線徑,避免過度扭曲導致內部斷裂,外露部分需纏繞于專用收納盤,遠離尖銳物存放。
二、電氣系統專項維護
供電單元管理
鋰電池組每月進行一次深度充放電循環(放電至低壓報警后充滿),防止記憶效應導致的容量衰減。長期閑置前需將電量維持在50%-60%,并存放在陰涼干燥處。
太陽能充電板表面每周清理鳥糞、油污,玻璃罩劃痕超過3處需更換,以確保光電轉換效率。
電路狀態監測
開機自檢程序每日運行,重點關注電壓波動報警(±15%閾值內為正常)。若出現間歇性斷電,需檢查保險絲座接觸不良或線路虛焊點。
防浪涌保護模塊每季度測試通斷功能,模擬雷電沖擊驗證其響應速度是否符合設計標準。
三、機械結構穩定性保障
緊固部件巡檢
震動環境下工作的螺絲、卡扣需每周扭矩校核(按說明書標注值執行),重點檢查支架連接處、傳感器固定架等受力部位。發現滑絲立即更換不銹鋼材質替代件。
滑軌、鉸鏈等活動關節每月注入低溫潤滑脂,避免金屬疲勞導致的卡滯現象。
減震裝置效能評估
橡膠減震墊每半年檢查龜裂程度,壓縮變形量>10%時需更換。液壓阻尼器每年檢測活塞桿密封性,滲油超5滴/分鐘即視為失效。
四、傳感器與功能模塊標定
跨學科參數聯調
GPS定位模塊每月進行靜態/動態雙模式校準,差分信號誤差需<0.5m。慣性導航單元(IMU)六自由度姿態角校準需在水平面、傾斜45°兩種狀態下完成。
溫濕度傳感器采用標準鹽霧箱對比法校驗,誤差超過±2%RH或±0.5℃時啟動補償算法修正。
數據采集鏈路驗證
AD采集卡滿量程輸入測試每月執行,非線性度應<0.1%FS。CAN總線通信誤碼率測試需持續48小時無丟包,波特率匹配度達100%。
五、特殊環境應對策略
高濕/鹽霧防護
PCB板噴涂三防漆(IPC-CC-830B標準),接插件改用金手指觸點。艙體內放置變色硅膠指示劑,吸濕飽和后及時更換。
沿海地區作業后,用清水沖洗外殼并吹干,重點處理縫隙處鹽晶沉積。
溫差劇變適應性
冷熱沖擊試驗箱模擬-40℃~+70℃快速溫變,驗證液晶屏顯示延遲及硬盤讀寫穩定性。光學窗口選用石英玻璃,避免因熱脹冷縮產生應力裂紋。